曲磊磊定居伦敦近40年,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,并与《女史箴图》并列展出。他的画兼容中西,深藏几千年的历史与政治。他是星星画社创始人之一,其父是《林海雪原》作者曲波。
我是外行,看画最多看出中国传统是水墨画,好写意。希腊雕塑则已经开始讲究黄金比例的美学。中世纪后期欧洲摆脱神学控制后,真实、光与影是重要元素。后来又走入现代,从抽象到各种对现代政治的表达,摆脱了对真实的追求。
我这些孤立的认识,到了曲磊磊那里,就可以连成知识面,因为他作画的实践,亦是思考世界历史与政治的过程。所以,尽管这是一篇谈论美术的文章,但本文仍会涉及对中西政治与文化的历史探索,因为政治是一切社会现象的背后主宰。
时间有限,此次访谈里的西方美术,只限于希腊时代。中世纪以后到现代的西方绘画,不在文中讨论范围。
曲磊磊的观点,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个:
(1)从战国到晚清,中国画里的脸和手的绘画方法从未改变。变化了的,只是人物的衣冠。曲磊磊引用自己当年上山下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实践为证。他说那时的生产方式,和汉朝画作里的农民劳作一模一样。而无论农业生产还是脸手画法的2000多年不变,都来自于同一个原因——政治制度的经久不变。
(2)在中国,“巫”字代表众人通天接地,“王”字代表连接天、地和人(即天子)。巫文化在长江流域发达;而王文化在黄河流域发达。中国文化里,神由人(天子)来承担。最后巫与王合二为一。而这,就是中国美术两千多年不变的重大原因。这个分析亦可佐证我此前的文章观点:基督教与王权共治是民主推手,因为西方巫术发展而成的宗教,从犹太教到基督教,其神权是国王无法承担的责任与权力。而皇帝兼任神职的中华文化,是中华大地难以产生民主的重大原因,因为一直未能产生分权状态。
以下是曲磊磊的观点:
第一,中国线条vs.西方黄金分割率,光与影
绘画工具方面,中国文字成熟非常早,软毛笔发明也早,书法艺术发展也早,这决定了绘画的发展。绘画的关键点是:不懂光线阴影,但讲究点线艺术。分有18种线条画法:最难看的线条是直线;最美的是屋漏痕。
希腊的巫文化走向了多神文化,按人的样子造出了各种神:爱神、海神、美神等。早期的希腊雕塑,与埃及相似。后来随着哲学与数学的发展,产生完美身体的概念,发现了最美的人体比例——黄金分割率0.618。
中国古代绘画里,人都是平板的,缺少曲线,而且面板表情与手部两千多年都不变,改变的只有衣装(随时代变迁);而希腊雕塑里,已经有节奏和韵律,即X、Y 、Z三个轴线的运动感。其雕塑不单符合黄金分割率,而且身体有运动的方向感。
西方绘画必须有光影,中国画里只有阴阳(道),阴里有阳,阳里有阴,总之没有真理,都可以辩证。故此辩证法在中国一直被提倡。能够发现真理的手段——逻辑——反而被人为忽视。
美的标准方面,希腊追求数学的标准;中国则是功利性的,政治决定美丑。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;后来唐朝好肥腴之美;宋朝好雅;清朝喜欢三寸金莲;文革时期“不爱红装爱武装”。
第二,中西绘画的不同美学欣赏标准:虚vs.实
绘画的几大要素是:造型、构图、色彩、肌理(笔触)。古典绘画如果切成100块,不知是谁的作品;而梵高的作品,切成100块,仍然知道是他的。
南齐谢赫的“六法”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:
(1)气韵生动:虚,是中国画的首要追求标准,但没有具体判断标准。因为魏晋南北朝崇尚人的生命,重视精神追求,所谓魏晋风度。以下五点追求都是为了集合表达气韵的生动。
(2)骨法用笔,即肌理。
(3)应物象形,即造型。
(4)随类赋彩。中国古代绘画的颜料受到当时材料的限制,红、墨、蓝、绿等都是矿石颜料,非自然颜色。久而久之形成传统风格。
(5)经营位置。指构图,不在意比例与透视,主观处理。
(6)传移摹写,指想象。
而西方绘画的美学标准,则是:
(1)真实,这是首要标准
(2)造型
(3)色彩
(4)构图
(5)传移摹写
曲磊磊引述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“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”,令我非常有共鸣。目前我在英国参加的政治活动,无论是一些选举形式,还是campaign,都没有合适的中文翻译,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政治现象。
希腊的词根liberl意即公平,其理想是平等和自由。这规范了此后西方两千多年的方向,即使被中世纪耽误,亦能爬起来,重新振作、思考,最终走出古希腊和罗马的阴影,进入现代。
而中国语言的边界基础是什么?在曲磊磊看来,中国理想的人是“仁”,通过礼(规矩)实现。礼乐文化是中国实现理想人的途径。比如:克己复礼;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孔子提倡的爱与基督的爱不同,前者分等级,后者追求平等。孔子的思想里没有个性与自我。东汉独尊儒术,因为能为皇室统治提供思想武器。绘画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。对于人的要求,中国历史一以贯之,到了文革时代,还要求人牺牲自己,以成就党的事业。
曲磊磊的作品《重塑偶像》与《雷锋》,就反映了这两千多年未变的政治与文化。中国历来强调“榜样”和“模范”的作用,以塑造标准人格。他的半生,就是在儒、释、道、工、农、兵以及仇恨文化的轮番教育下成长。这是他创作《重塑偶像》的背景。他还将比例与透视融入了水墨作品里。
而《雷锋》将雷锋和兵马俑两个相隔两千多年的士兵相结合,表现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,即对制度化人格的要求。
为何西方美术从希腊的完美雕塑,走出中世纪的歌颂神权的绘画风格后,能够进入自由创作时代,而中国绘画就两千多年不变,直到徐悲鸿从西方引入油画后,中国绘画才开始有一点新的生气?以下的内容,将追寻希腊与中华文明的发源点。这与我目前一直在探索的英中政治的起源,有类似之处。这个访问令我意识到:艺术家对世界与人性了解越深,成就越高。没有思想的技法,也只是表面的装饰好看而已。
第三,文明的源头,农业文明vs.海洋文明
文明是大树,树干是族群,枝杈叶就是各种行业分支,艺术则是那花和果实。大树不同,花果自然也不同。中国地理与希腊地理是反着的,这导致了两种不同文明的产生。
中国地理四周屏障,东边大海,西南高山,北边高寒,西边沙漠,形成以血缘家族为基础的农业文明。这种文明要求安定的家庭生活,因为农作物生存周期要半年甚至一年。而随着农作物越来越丰富,分家的时候,家庭需要有权威说了算,父母是最公平的权威,故此树立了父母的权威,后来是皇帝的权威,所以中国文化核心是忠和孝。
希腊的地理则是被大陆围起来的海(地中海),与中国正相反,故此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亦完全相反,因为土地少,必须向外发展,移民到其他地方,面临的第一问题是“征服海”,比如乘“阿耳戈号”到科尔基斯(今天的格鲁吉亚)去寻找金羊毛的阿耳戈英雄。为了征服海,天文、地理、懂风向和航海就成了必须,由此发展出数学与科学。而中国漫长的年代里,只发展出了技术,而非系统性的科学。此外,这种海洋文明令宗族关系淡漠,血缘不如中国文化重要,中文里的表兄/弟/姐/妹和堂兄/弟/姐/妹,英文都只有一个词cousin来表达。
第四,巫术在中国与希腊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
巫文化不是什么封建迷信,而是对生的迷茫、死的恐惧以及不可知未来的答案寻找。
在中国,“巫”字代表众人通天接地,“王”字代表连接天、地和人(即天子)。巫文化在长江流域发达;而王文化在黄河流域发达。中国文化里,神由人(天子)来承担。最后巫与王合二为一。
希腊的巫文化走向了多神文化,按人的样子造出了各种神:爱神、海神、美神等。早期的希腊雕塑,与埃及相似。多神教最后走向了一神教的犹太教,继而产生基督教。
对于中英绘画的异同,曲磊磊想表达的实在太多。他谈到了思维方式的不同,如中国传统习惯使用归纳法(如毛泽东说:马克思原理千头万绪,归纳成一句话,就是造反有理)与类别(如天无二日,国无二君),中国至今喜好用辩证法,而非逻辑推理。而西方从希腊开始,就以数学为理性基础,形成了推理和逻辑,产生了量化与科学,这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途径,这样的思维方式令美术家追求“真实”。而中国美术作品里讲究了两千多年的“虚”,与科学追求的真,是反向的。
这个访问令我意犹未尽——中世纪以来的西方绘画还未涉及,讨论中西绘画对比的意义何在,等等,都值得探寻。中西绘画对比的讨论,还未结束。
(注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责编邮箱bo.iu@ftchinese.com)